top of page

觀點 · 線上科研和實習會幫你拿到offer嗎?

  • 作家相片: YUZH EDU
    YUZH EDU
  • 2021年2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2021年3月4日



咨詢過程中我們時常會被問到:“我沒有科研經歷也沒有實習經歷,我這樣是不是拿不到offer了?”也因為這樣的擔心,有很多同學被推薦了各類線上科研和付費實習項目。但其實這個問題要多方面來看,從申請邏輯的角度上來說,各項經歷越豐富,的確越容易被招生辦公室青睞,至少這證明你在很高效地利用你的時間;但也要注意一點,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如果你不能將你的實習和科研很好地跟你對專業的理解聯系起來、展現出來,那麽再多的實習和科研經歷,都是沒什麽實際作用的。


當我們看到網絡上一些申請者報offer時,包括我們自己在幫找到我們的申請者報offer時,都會簡單選擇一些信息,這雖然高效(因為大家都無法通過很詳盡的表達讓對方了解自己),但也容易給其他和後來的申請者造成一些誤解:認為只要有好學校、績點、科研經歷、實習經歷,就可以拿到offer。但實際並非這樣。在我們實際接手的case中,有兩段科研、三段相關實習的申請者依然因為不了解專業被拒絕;但也有一段科研都沒有的申請者,通過我們幫忙挖掘課堂作業的方式,很好地展現出了專業理解,拿到了心儀的offer。個體間的差異是很大的。關於研究生留學申請的邏輯,後續我們也會專門寫一篇推文出來介紹。


我們在做任何的準備之前,其實都要問一句:為什麽?不要整個的以結果導向去看待整個事情,為了做而去做,卻不明白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麽。那麽為什麽科研和實習可以納入留學申請的考量呢?先說科研。由於國外的研究生培養實際上是以學術導向為主,主要面向的是想提高學術能力,或者有志於做學術工作、讀博的申請者;或者,想通過學術訓練獲得批判性思考能力、創造能力、分析能力的申請者。因此,學校會尤其看重申請者的學術能力——即你有沒有這個能力可以順利完成研究生的課業?你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到底足不足夠?那麽對這個專業不了解,或者還沒有真正接觸過學術的同學,就可以通過「學術訓練」這個過程獲得這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。我們時常見到許多學生非常有思想,讀書很多,寫社評文章也寫得很好,但是對於學術寫作卻不得要領;或者讀書很雜,知道很多,但是對一個學科的发展脈絡,或者說它能解決什麽問題還是一知半解。對於這樣的申請者而言,選擇一個研究問題,做一次學術研究是很好的選擇——既可以對這個專業有深入的、正確的認識和了解;又可以提升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。甚至,還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哪里,進一步確定自己適不適合繼續做學術。


再說實習。對於申請社會工作、商科等學科來說的同學來說,實習是重要的。例如很多學校對於社會工作申請要求就是——你必須曾做過超過100小時的社會服務,那麽對於這部分申請者來說,實習或者說志願活動,就是必須要去滿足的申請條件。對於其他的申請者而言,實習的理由是什麽呢?一是可以通過做不同類型的工作進一步了解自己,了解目前的就業市場。有句話說:不去試,你也許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。對於不太了解自己目前職業規劃的同學來說,可以通過實習來進一步確定自己的興趣。二是通過實習提早看這個行業的发展空間。例如有些公司晉升途徑是非常固定的,做多少年可以升職,升職到什麽崗位,這些其實都可以通過實習觀察出來。三是自己通過實習去了解自己要申請的專業。例如我們遇到過一位申請MPP的同學,她過去幾年在一家學術NGO任職,在工作的過程中做了很多調研和田野,這份工作就能讓她知道學術調研是什麽樣的。如果實習是為了上述三點,這份實習可以說是相對有意義的。但是實習的選擇也有很大的隨機性,例如很多同學向我們反映,去了很多行業大廠實習,但也就是拿著最少的工資做最瑣碎的工作,也沒有什麽團隊氛圍,反而一直被領導嫌棄——這種情況是很遺憾的,但也有一定的概率會被碰到,祝願想要實習的大家不要擁有類似的體驗。


那麽,回到題目的問題,線上科研和實習會幫你拿到offer嗎?答案是不一定。如果不懂地怎麽把你的這些經歷和學術理解聯系起來,這些履歷只會成為你的加長版CV,對於申請而言,效用不大。例如上文我們提到的申請MPP的同學,她雖然有很豐富的田野調研經驗,但對於如何書寫這些經歷,並且和MPP這個專業聯系起來,還是缺乏一定的了解;此外,她雖然承擔了一些調研工作,但由於沒有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系統學習,不確定自己所做是否是“符合學術規範的”,或者說“學術的”。我們分析之後,將她在NGO做過的一個項目中,運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提煉了出來。由於她在NGO有工作經驗,我們也建議她在文書的最後,將自己未來的研究計劃放在NGO與公民社會上,並講解了相關的研究。這樣,一份豐富的文書就出來了——有學術視野、有實際經驗、有未來研究方向,自然也就有動機、有興趣、有passion。


綜上,其實對於申請者來說,如果你能有時間去做「學術訓練」或者說「實習」是很好的,但是不要把它當作申請KPI,不要為了做而去做。對於已經有科研和實習經歷的人而言,你的任務還沒有結束——如何把你學到的、體驗到的東西,跟你對專業的理解、你的學術方向聯系起來,並且體現在文書里,是更重要的。缺乏最後一點,前面所做的努力,很有可能成為無用功,最後又回到了:“這個學生好像缺乏對我們這個專業的了解和相關經歷,但是看他均分和院校還不錯,剛好我們又有位置,不然就发個offer吧。”這樣的僥幸狀態。還是回到前面說的,如果你想通過寫論文來獲得對學科的理解,對如何寫論文的流程感興趣,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學術,那麽我們很樂意建議你去做論文訓練,但如此一來,大班形式,導師無法手把手指導你的項目,或許也就不那麽適合了。



 
 
 

Comments


  • WeChat-White-Logo.wine
  • PikPng.com_scorpions-logo-png_3862531
  • Facebook
  • 白色的Instagram圖標

​Hong Kong.

香港有智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HONGKONG YUZH EDUCATION CONSULTING CO., LIMITED​

Easey Commercial Building Wan Chai, Hong Kong Island 253-261, Hennessy Road

852-260-675-62

hi@yuzhedu.com

bottom of page